更高维度集聚信用资源 让金融有效融入乡村发展和治理 2025-03-27 西安市茶商会 275℃ 0 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瞻淇村一直有种植青梅的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青梅种植面积一度超过了800亩。不过受到市场波动、农村家庭务工方式转变等客观因素影响,村民在青梅种植上投入精力减少,青梅资源无法被合理利用,甚至出现整山荒废的现象。2018年,瞻淇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就曾有过改良青梅、重建梅林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和项目支持。而他的这一想法在2021年驻村第一书记牛桂茼到任后得以落地。作为县派干部,牛桂茼熟悉信用村贷款及贴息政策,在村里进行了分享和详细解读。结合村集体经营内容、资产等情况,依托信用村建设成果,瞻淇村村集体申请到了1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流转农户青梅林180亩,再加上该项目入选县乡村振兴局项目库而获得的两批合计325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后的青梅林得以被统一经营管理,并先后落实了补植、改良以及生产便道、蓄水池、地轨等设施修建。目前,瞻淇村的青梅基地规模已达25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纯收入。 随着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不断推进和内涵持续丰富,在黄山市,像瞻淇村这样,一个个有意愿、有项目、有内生发展动力的村集体、民宿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获得了金融部门给予的更充分、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支持,为其可持续发展蓄满动能。除了合力推动产业振兴外,叠加相应的机制建设,当地各类主体也在愈发主动地融入乡村建设和治理。 事实上,黄山市信用村建设工作从需求角度看有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在开展实地采访时《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黄山市县域地区农用大田较少,再加上多年来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的推动作用,当地农户家庭较早以各种身份参与到文旅产业中,即使是农业产业也较多呈现出集约管理和多功能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带动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外地人到此参与旅游开发和民宿经营。因此,黄山市信用村建设所面向的主体结构和亟待满足的金融需求更为复杂,相应地,需要整合的力量以及数据信息等要素也更多。 基于此,当地在启动相关工作时就明确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框架。在此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和当地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等部门分工配合,银行、保险、涉农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加上市、县、乡三级联席会议制度的落地,服务农村发展的各层级、各部门、各类主体的能动性被激活。 记者了解到,此前,黄山市辖内一家地方法人机构曾经投入2000万元,尝试通过线下数据信息采集和归集部分行政部门数据的方式,破解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自身采集数据的效果并不理想,政府部门数据对接也存在持续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导致相应投入并未取得预期成效。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和机制优势,最先体现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动态更新上。 在结合各重点参与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建议后,黄山市针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4类农村主体,优化简便易行的信用评价模型,从信用记录、文明程度、资产信息等多个维度进行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所需信息数据被划分为归集数据和线下采集数据两类,并布局数据校验、交叉验证等功能,一方面降低基层在数据采集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数据归集和采集环节就提升数据质量,确保不同金融机构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数据信息。着眼于农村信用评级,通过打通部门信息壁垒,黄山市目前能做到定期归集分散在25个部门的土地承包、生产经营等涉农政务数据,归集数据共122项920万条。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也被调动起来。全市689个行政村被细化成2199个基层网格,乡村干部开展常态化上门入户,采集农户道德品质、资产负债等软、硬信息。辖内村党组织和金融机构还建立了306家“党建金融联盟”,选派488名金融村官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协助信贷办理,为信用主体提供“点餐式”服务,累计下乡服务6688次,谋划村级产业项目176个。由此,线上线下(300959)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实现动态化。 截至2024年底,黄山市共评定AAA级、AA级、A级信用户共20.9万户,占比65.8%,评定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92户、村集体经济组织689个;黄山市金融机构为信用主体授信4.98万户94.02亿元,用信3.09万户58.58亿元,推动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在实现服务更广覆盖的同时,通过信用评级,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将金融机构的信贷程序普遍前置,大幅缩短贷款时间。以辖内歙县农商银行为例,针对信用主体的贷款办结时间从之前的5天缩短至不到1天。贷款成本同步下降,信用主体平均利率较信用村建设前下降167个基点,户均节约利息支出1857元。另外,为扶持村集体发展乡村产业,按照AAA级、AA级、A级,信用村集体分别被给予当期LPR利率的100%、90%、80%的差异化利率补贴,撬动72个村集体用信508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除了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三农”领域外,黄山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将普惠金融资源、产业发展资源、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系统整合,使基层治理提升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信用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等工作相辅相成。 在上述常态化上门入户工作中,乡村干部除了完成采集信息的工作外,还深入实施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办理农产品助销等群众民生实事1.8万余件,并形成了“驻村夜访”“幸福来敲门”等一批服务群众的党建品牌。在围绕诚信文化等开展乡风评议的基础上,一方面,黄山市将省级核定的62项指标整合为“六个好”标准,即“遵纪守法思想好、尊老爱幼家风好、左邻右舍关系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村里工作支持好、致富带富信誉好”,把熟人社会信用价值量化,以此规范农户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黄山市在新安江沿线探索建立了积分嘉许制度,创设407家“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把村民日常的义行善举量化为信用积分,用积分兑物品,引导群众戒掉乱丢垃圾、乱排乱放、乱砍滥伐等不文明行为。 上一篇 国家统计局: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继续改善 利润降幅收窄 下一篇 夯实信用体系发展基础 充分激活信用平台价值 相关推荐 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全球富豪榜位列第23 财富增长创纪录 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财富增长引瞩目 泡泡玛特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3岁小孩因暴发性心肌炎离世,父母投保50万只退1.38万保费,律师介入后保险公司同意赔付 保险理赔引关注 专家称未来机器人能替人类生孩子:如果道德伦理允许就完全没问题 7旬阿姨被叛逆儿子改造成时尚博主 网友:掌控人生节奏的人,皱纹里都藏着光!
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瞻淇村一直有种植青梅的传统,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青梅种植面积一度超过了800亩。不过受到市场波动、农村家庭务工方式转变等客观因素影响,村民在青梅种植上投入精力减少,青梅资源无法被合理利用,甚至出现整山荒废的现象。2018年,瞻淇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就曾有过改良青梅、重建梅林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和项目支持。而他的这一想法在2021年驻村第一书记牛桂茼到任后得以落地。作为县派干部,牛桂茼熟悉信用村贷款及贴息政策,在村里进行了分享和详细解读。结合村集体经营内容、资产等情况,依托信用村建设成果,瞻淇村村集体申请到了1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流转农户青梅林180亩,再加上该项目入选县乡村振兴局项目库而获得的两批合计325万元资金支持,整合后的青梅林得以被统一经营管理,并先后落实了补植、改良以及生产便道、蓄水池、地轨等设施修建。目前,瞻淇村的青梅基地规模已达25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纯收入。 随着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不断推进和内涵持续丰富,在黄山市,像瞻淇村这样,一个个有意愿、有项目、有内生发展动力的村集体、民宿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获得了金融部门给予的更充分、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支持,为其可持续发展蓄满动能。除了合力推动产业振兴外,叠加相应的机制建设,当地各类主体也在愈发主动地融入乡村建设和治理。 事实上,黄山市信用村建设工作从需求角度看有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在开展实地采访时《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黄山市县域地区农用大田较少,再加上多年来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的推动作用,当地农户家庭较早以各种身份参与到文旅产业中,即使是农业产业也较多呈现出集约管理和多功能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带动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外地人到此参与旅游开发和民宿经营。因此,黄山市信用村建设所面向的主体结构和亟待满足的金融需求更为复杂,相应地,需要整合的力量以及数据信息等要素也更多。 基于此,当地在启动相关工作时就明确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框架。在此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和当地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等部门分工配合,银行、保险、涉农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加上市、县、乡三级联席会议制度的落地,服务农村发展的各层级、各部门、各类主体的能动性被激活。 记者了解到,此前,黄山市辖内一家地方法人机构曾经投入2000万元,尝试通过线下数据信息采集和归集部分行政部门数据的方式,破解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自身采集数据的效果并不理想,政府部门数据对接也存在持续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导致相应投入并未取得预期成效。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的组织和机制优势,最先体现在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动态更新上。 在结合各重点参与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建议后,黄山市针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4类农村主体,优化简便易行的信用评价模型,从信用记录、文明程度、资产信息等多个维度进行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所需信息数据被划分为归集数据和线下采集数据两类,并布局数据校验、交叉验证等功能,一方面降低基层在数据采集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数据归集和采集环节就提升数据质量,确保不同金融机构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数据信息。着眼于农村信用评级,通过打通部门信息壁垒,黄山市目前能做到定期归集分散在25个部门的土地承包、生产经营等涉农政务数据,归集数据共122项920万条。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也被调动起来。全市689个行政村被细化成2199个基层网格,乡村干部开展常态化上门入户,采集农户道德品质、资产负债等软、硬信息。辖内村党组织和金融机构还建立了306家“党建金融联盟”,选派488名金融村官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协助信贷办理,为信用主体提供“点餐式”服务,累计下乡服务6688次,谋划村级产业项目176个。由此,线上线下(300959)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实现动态化。 截至2024年底,黄山市共评定AAA级、AA级、A级信用户共20.9万户,占比65.8%,评定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92户、村集体经济组织689个;黄山市金融机构为信用主体授信4.98万户94.02亿元,用信3.09万户58.58亿元,推动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在实现服务更广覆盖的同时,通过信用评级,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将金融机构的信贷程序普遍前置,大幅缩短贷款时间。以辖内歙县农商银行为例,针对信用主体的贷款办结时间从之前的5天缩短至不到1天。贷款成本同步下降,信用主体平均利率较信用村建设前下降167个基点,户均节约利息支出1857元。另外,为扶持村集体发展乡村产业,按照AAA级、AA级、A级,信用村集体分别被给予当期LPR利率的100%、90%、80%的差异化利率补贴,撬动72个村集体用信508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除了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三农”领域外,黄山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将普惠金融资源、产业发展资源、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系统整合,使基层治理提升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信用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等工作相辅相成。 在上述常态化上门入户工作中,乡村干部除了完成采集信息的工作外,还深入实施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办理农产品助销等群众民生实事1.8万余件,并形成了“驻村夜访”“幸福来敲门”等一批服务群众的党建品牌。在围绕诚信文化等开展乡风评议的基础上,一方面,黄山市将省级核定的62项指标整合为“六个好”标准,即“遵纪守法思想好、尊老爱幼家风好、左邻右舍关系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村里工作支持好、致富带富信誉好”,把熟人社会信用价值量化,以此规范农户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黄山市在新安江沿线探索建立了积分嘉许制度,创设407家“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把村民日常的义行善举量化为信用积分,用积分兑物品,引导群众戒掉乱丢垃圾、乱排乱放、乱砍滥伐等不文明行为。